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
人生存于大自然中,就要順應自然界天地變化而適時養生,傳統中醫養生思想,早在數千年就掌握了這一規律,并把它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能起到祛病抗衰老、益壽延年的作用。懂得養生之道的智者,能夠遵守天地陰陽的規律,適應四季時令的變化,這一養生規律概括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清心寡欲”,能夠使身體與精神和諧統一。
第一、飲食有節。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食飲有節……”。飲食有節,即飲食有節制,不暴飲暴食,亦不過饑過飽。俗語說:“吃飯七分飽,猶帶三分饑”,“七八分飽身體好”,一日三餐遵循“早餐好,午餐飽,晚餐少”的原則。
第二、起居有常。
晚上最佳入睡時間為亥時(21:00時—23:00時),因為子時(23:00時—1:00時)為膽經當令,凡十一臟的生發功能均取決于膽,所以必須進入熟睡狀態,膽經才能更好的工作。
早上睡醒最佳時間為卯時(5:00時—7:00時),此時大腸經當令,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此時起床便精神抖擻。睡眠時間確保8小時左右。
午睡最佳時間為午時(11:00時—13:00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陰氣盡則寐”,故午時應睡覺。不過,陽氣盛時通常工作效率最高,所以午休以“小憩”為主,只要半個小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