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頁  

高血壓的防治普及知識

    高血壓病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是當前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國1959年的患病率僅為5.11%,到了200410月,18歲以上的居民高血壓患病率達到18.8%,估計全國高血壓患病人數1.6億多,高血壓及高血壓相關的疾病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主要殺手。盡管我國的高血壓研究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高血壓防治卻仍處于“三高三低”的現狀。即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和高血壓的知曉率低、治療率低和控制率低。三高三低現象足可以說明高血壓病并未引起醫務人員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自身的健康關注程度已大大提高,搞好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壓的防治知識,已成為我們每一個醫藥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一、什么是血壓?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單位面積的壓力。由于血管分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所以也就有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血壓,通常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血管內的血液猶如自來水管里的水一樣,水對水管的壓力,猶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水的壓力取決于水塔里水的容量和水管的粗細,水塔里的水越多,水管越細,水對水管壁的壓力就越大,反之亦然,血壓也是如此。當血管擴張,管腔變粗時血壓下降;血管收縮,管腔變細時,血壓升高。影響血壓的因素即動脈血壓調節系統,主要通過增減血量、或擴張收縮血管、或兩者兼而有之。當心臟加強收縮射血時,動脈內壓力最高,此時壓力稱為收縮壓,也稱“高壓”;心臟舒張時,動脈彈性回縮產生的壓力稱為舒張壓,又稱“低壓”。

 

 二、高血壓的定義和分類

  高血壓是指臨床上收縮壓或舒張壓增高。我國衛生部中國高血壓聯盟199910月發布的按病人的血壓水平分類標準基本采用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高血壓治療指南的分類標準,將18歲以上成人的血壓按不同水平分類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