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ENGLIS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三、测量血压须注意的问题
1.在气囊放气过程中,首次听到声音时的血压为收缩压。而儿童期舒张压以声音转低沉作为舒张压较为标准,成年人则以声音消失为准。
2.被测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休息5分钟,以消除疲劳和紧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被测的上臂应裸露、伸直,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并外展45°。受检前30分钟要停止吸烟和进食。
3.袖带大小合适,袖带与气囊长度之比为21。一般使用15cm宽的袖带为宜。
4.袖带的下缘放置在肘关节前自然皱褶上方约2~3cm处,袖带中部对着肱动脉,不能过紧或过松,测量时听诊器置于肱动脉上,不能接触气囊,更不能塞在袖带下。
5.充气压迫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反应性收缩,使血压升高。
6.首次就诊需测量双侧上肢的血压,一般以右臂肱动脉为准,连测23次,取其最低值。正常人左右两侧上肢血压可相差10~20 mmHg,一般右侧比左侧高,怀疑有主动脉狭窄的病人应用较大气囊同时测量双下肢血压,气囊束于腘窝上部约3~4cm处,测量腘动脉的压力。
四、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高血压患病率虽不如西方国家高,但却呈升高趋势,如1959年患病率仅为5.11% ,到了20041018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8%,估计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1.6亿多。从发病地区看,广东最低,西藏拉萨最高,患病率总的分布情况为北方高,南方低,沿海高,内地低。从发病性别看一般在`35岁以前男性的患病率略高于女性,35~55岁两性大体相似, 55岁以后女性平均血压高于男性。从城乡看,1979调查结果是城市明显高于农村,1991年北京市普查结果与1979年相比,农村从2.2%上升到11.7%。由此可见,近年来农村的患病率有大幅度上升趋势。
五、高血压的自然病程
高血压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由于目前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多由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致,其个体的风险因素和致病因素强度不尽相同,所以就个体而言,难以判断高血压发病的确切年龄段,又因高血压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难以把握其发病“起点”,但据研究推断,原发性高血压很可能起源于儿童阶段。因有部分儿童血压水平高于同龄的儿童和青少年,成年后发展为高血压,还有部分患者本身具有高血压基因,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就可诱发血压升高,日久之后发展成为高血压病。
在我国约70%的高血压者属轻型,若病情比较缓慢者,其并发症一般发生在高血压起病后15~2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