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頁  

第二節 安俞的治病求本

        安俞認為,病之有本,如草之有根。去葉不去根,草猶在。治病如去草,不去其根,不求其本,病根仍在。安俞的治病求本就是把治療措施的作用點放在對“本”的調理上。在疾病治療上,不應是有熱退熱,有痛止痛,而是對正氣(人體的抗病能力殛自主調節機制)的調理為基礎,提高自身抵抗力,將邪氣排出體外,促進人的整體狀態恢復。《醫學源流論元氣存亡論》指出 “使元氣克全則自能邪外出。”就是說,假使元氣能夠保全,就自然能夠把病邪推托到體外。

        用藥上,安俞以“君臣佐使”關系為基礎,結合“七情(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合和”及辨證論治,形成有機的整體,產生特有的功效。通過藥物推動和發揮機體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對元氣的滋養,在整體的用藥上重視以補為主,扶正祛邪。正足邪自祛,養正積自消,未有元氣復而邪不退者。亦未有元氣竭而命不傾者。張景岳說:“病變雖多,其本則一。知病所從生,知亂所由起,而直取之,是為得一之道。”治病求本就是治療疾病時抓住主要癥狀、分析、辨認,綜合這些癥狀找出原因、病位、病變性質,以及正邪雙方的力量對比,做出正確的診斷,并針對其根本原因進行治療,這個過程其實是糾偏求平的機理,要糾偏,首先要找到偏,什么地方偏,是偏盛還是偏衰?診斷清楚了,糾正其偏,即所謂“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通過糾偏,尋求平衡,“陰平陽秘”,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這也是安俞妙藥的原則之一。